儿童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出现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常在2~15岁之间起病,以男孩多见。它属于慢性病,多数孩子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
抽动有哪些表现
1、运动性抽动(常见症状):眨眼、挤眉、皱鼻、撅嘴、点头、摇头、耸肩、四肢抽动、躯干扭动等。
2、发声性抽动(常见症状):清嗓子、咳嗽声、吼叫声、吸鼻音、哼唱声,严重时可能出现模仿他人说话、重复语言、爆粗口等现象。
特点
这些抽动往往突然、快速、重复,孩子无法控制,情绪紧张、疲劳或被提醒时会更明显,睡觉时通常会消失。
常见类型有哪些呢?
1、暂时性抽动障碍:
症状持续少于1年,大多数可自行缓解
2、慢性抽动障碍:
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持续超过1年
3、Tourette综合征(多发性抽动障碍):
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同时或先后出现,病程超过1年,较严重。
抽动障碍的成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风险较高。
神经递质异常:如多巴胺系统活动过度。
心理社会因素:如焦虑、压力、家庭关系紧张。
环境诱因:感冒、睡眠不足、看电子屏幕时间过长等。
如何识别与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带孩子及时就诊儿童神经科:
1.抽动持续1个月以上;
2.抽动频繁干扰学习、生活;
3.出现发声性抽动;
4.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等共病表现;
抽动障碍需要治疗吗?
多数孩子的抽动是良性的、可自愈的,但严重者需治疗。
常用方法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药物治疗,医生根据病情使用药物;家庭教育调整,理解孩子、减少指责、减轻焦虑、规律生活。
家长应该怎么做?
正确认识:不是“调皮捣蛋”,孩子不是故意的
减少关注:不盯着抽动看,不频繁提醒
营造环境:保持轻松的家庭氛围,减少压力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合理就医:选择正规医院儿童神经科就诊,避免过度治疗
儿童抽动障碍并不可怕,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孩子康复的关键。大多数孩子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甚至痊愈。科学认知、早期干预、积极配合医生,是帮助孩子走出抽动困扰的正确方式。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