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九江频道  >  健康卫生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科普】儿童抽动障碍

2025-06-09 20:03:42   作者:  编辑:钟良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出现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常在2~15岁之间起病,以男孩多见。它属于慢性病,多数孩子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

  抽动有哪些表现

  1、运动性抽动(常见症状):眨眼、挤眉、皱鼻、撅嘴、点头、摇头、耸肩、四肢抽动、躯干扭动等。

  2、发声性抽动(常见症状):清嗓子、咳嗽声、吼叫声、吸鼻音、哼唱声,严重时可能出现模仿他人说话、重复语言、爆粗口等现象。

  特点

  这些抽动往往突然、快速、重复,孩子无法控制,情绪紧张、疲劳或被提醒时会更明显,睡觉时通常会消失。

  常见类型有哪些呢?

  1、暂时性抽动障碍:

  症状持续少于1年,大多数可自行缓解

  2、慢性抽动障碍:

  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持续超过1年

  3、Tourette综合征(多发性抽动障碍):

  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同时或先后出现,病程超过1年,较严重。

  抽动障碍的成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风险较高。

  神经递质异常:如多巴胺系统活动过度。

  心理社会因素:如焦虑、压力、家庭关系紧张。

  环境诱因:感冒、睡眠不足、看电子屏幕时间过长等。

  如何识别与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带孩子及时就诊儿童神经科:

  1.抽动持续1个月以上;

  2.抽动频繁干扰学习、生活;

  3.出现发声性抽动;

  4.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等共病表现;

  抽动障碍需要治疗吗?

  多数孩子的抽动是良性的、可自愈的,但严重者需治疗。

  常用方法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药物治疗,医生根据病情使用药物;家庭教育调整,理解孩子、减少指责、减轻焦虑、规律生活。

  家长应该怎么做?

  正确认识:不是“调皮捣蛋”,孩子不是故意的

  减少关注:不盯着抽动看,不频繁提醒

  营造环境:保持轻松的家庭氛围,减少压力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合理就医:选择正规医院儿童神经科就诊,避免过度治疗

  儿童抽动障碍并不可怕,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孩子康复的关键。大多数孩子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甚至痊愈。科学认知、早期干预、积极配合医生,是帮助孩子走出抽动困扰的正确方式。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