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温回暖,正是越冬候鸟北迁之时。然而近来在九江东湖、赤湖等水域,仍有不少成群的候鸟在水面上展翅起舞,嬉戏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刘义元是柴桑区港口镇富塘村人,就住在东湖边上。每天推开门,刘义元就能看见东湖。“这两年政府管理得好,好多鸟都舍不得走了呀,所以东湖的候鸟多了好多!”刘义元说一到周末,还有不少人来玩,平时也有摄影爱好者前来专门拍鸟。
趁着周末好天气,雷肖来到东湖看鸟。放眼望去,湖面上鸟群时而聚集成群随微风起舞,时而散落水面上俯身啄食,或展翅飞起或追逐打闹,“本来只是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看到这么多候鸟,原本以为这些鸟应该都会北迁的,看来今天很幸运。”
每年秋季(10月份至11月份)是九江东湖、赤湖等水域的候鸟迁徙高峰时期,第二年春季(2月份至3月份)候鸟开始北迁。近年来,每年来东湖、赤湖的越冬候鸟多达2万只,30多个物种。得益于当地政府的保护,越来越多的迁徙“候鸟”在温度回升后,选择继续留在九江。特别是青头潜鸭,它们选择留下繁衍,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江站工作人员陈会闽介绍,据观测,目前湖区仅剩赤颈鸭3只,罗纹鸭4只。但青头潜鸭数量有120余只,较往年增长20%。同时,须浮鸥、灰头麦鸡等夏候鸟也陆续来到湖区。
青头潜鸭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东北部等地区,每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这两年,我们这边的青头潜鸭多了好多,算是鄱阳湖湖区里最多的了。”东湖的青头潜鸭变多了,刘义元很自豪,他说自己常常看到当地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在东湖里种水生植物、装监控,他知道这都是为了观测候鸟,保护生态,“候鸟8月份就来了,稻谷没黄就被它们吃了,吃就吃了吧。”刘义元深知这是候鸟食堂保护工作的一部分。
只有将候鸟保护和河湖湿地生态修复、退耕还湖等工作串联起来,才能进一步为迁徙候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柴桑区林业局副局长颜小菊介绍,近年来他们先后在东湖、赤湖湖边、湖中种植4万平方米的芡实、荸荠等水生植物,并根据候鸟活动规律,利用排水站灵活控制水位,为候鸟生存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由政府给予补偿,保留候鸟觅食相对集中的500多亩农田作物,打造候鸟食堂。另外,当地护鸟队伍壮大扩充至200多人,巡湖护鸟时间从冬春季延长至全年。今年1月,总投资500万元、全省首个青头潜鸭主题科普馆也正式投入使用,全面呈现了鄱阳湖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强游客的保护意识。
环境好了,候鸟“临停”变“永居”,刘义元现在逢人就夸赞东湖,“要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现在可是个风水宝地呀!”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桂训炜)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