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九江频道  >  九江综合

绿色田野间的清馨之魂

2025-04-02 16:23:00   作者:沈师  编辑:晏娇丽   来源:大江网

绿色田野间的清馨之魂

沈师/文.图

  回老家过清明,赶上打蒜苗关键期,成片的青蒜一眼望不到边,男女老少,纷纷走向田野,投入紧张辛劳的打蒜苗之中,勾勒出一幅生动浓郁的乡村丰收景象。

  蒜苗,也叫蒜薹,是老家特色农产品之一。这绿色的精灵被人们称之为田野间的清馨之魂。四面环江的故乡,以沙地油土为特性,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特别是蒜苗、蒿子、玉米、花生等,远销上海、江苏、湖北、江西等地,受人青睐。

  春天的洲上无处不飞花。阡陌纵横的田野,油菜花、蚕豆花,还有那些一时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在阳光下,铺满大地,五彩缤纷。金色的田野里,郁郁葱葱的青蒜仿佛一块块绿地,随风吹拂,摇曳生姿。拔节的蒜苗,这时像吸足了养料,呼呼疯长,渴望华丽转身,成为人间烟火气中的主角,满足味蕾的记忆。

  在遍地青蒜的土地上,中间隔离带划出一道道轻盈的沟渠,渠水经过闸口,连接著名的长江。洲子沟河湖汊众多,极具江南水乡特色,丰沛的水资源,给洲上提供了不尽的润泽和滋养,灌溉着千家万户,也为青蒜的生长,优质的蒜苗,提供了多情的保障。

  每到清明节前后,蒜苗拔节成熟。于是,家家总动员,户户齐上阵,男女老少带上特制的打蒜苗工具一梭刀,投入打蒜苗劳动。梭刀是一尺多长的木棍,一端镶嵌三棱铁片刀口制成的,以便划破青蒜,从中拔出蒜苗。“打蒜苗”是老家人的口语。打蒜苗时,大都要连续几天起早摸黑,整天勾着腰,一块块蒜地,一棵棵青蒜,一个个蒜苗打起,非常辛苦劳累,尤其是腰部。青蒜个头不高,打蒜苗时得下弯腰,一只手拿着“梭刀”,顺着蒜叶梭开蒜秆,拔出蒜苗,另一只手则收拢蒜苗。老乡告诉我,一天下来,一个老练的能手,能打出近三百斤蒜苗,而新手则差距很大,有的刚上手往往把握不住梭刀的力度和分寸,将蒜苗折断。老家人都知道,如打不出一根完整的蒜苗,缺少好的品相,卖不出好价,影响收入。除了蒜苗苗长,粗壮,脆嫩,口感好之外,从地里打上来后,还要及时进行整理捆扎,然后再直接拉到市场进行交易。

  一般来说,蒜苗一天一个价,随行就市。早蒜苗的价格要明显高于晚上市的蒜苗价格。打蒜苗的节奏是步步紧跟,环环相扣。蒜苗打上来之后必须马上处理,运往市场。蒜苗娇嫩,经不起时间的折腾和消耗,及时上市才能确保有个好收成。打蒜苗期间,有的人家甚至需要请人工来帮忙,跟打仗一样抢时间。整理捆扎蒜苗,劳动量也不轻,操作时间长了,手掌会脱层皮,毕竟蒜苗含有辛辣味。忙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既紧张劳累,又充满快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讫两清,清清爽爽。每天有收入进项,累并快乐着。

  汽渡这些天也忙碌热闹起来,装运蒜苗的大货车一辆接着一辆,高峰时还需加班加点。行走在洲头滩尾,田间地头,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春风。

  徜徉在故土家园,感觉空气里流动的是一股蒜苗的清香,这特有的气息弥漫氤氲在家乡的春天里,使人坠入深沉的陶醉。

  我从田野走过,一路繁花似锦,衣服上沾满了花粉。村头的大树上,喜鹊搭起了新巢,告诉归来游子家的温馨。

  蒜苗,绿色田野间灵动的清馨之魂!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