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
沈师/文.图
走进婺源,宛如梦幻,沉浸在仙境的世界里。
婺源被称为“吴头楚尾”,地处皖浙赣边界,襟带鄱湖浙水,深藏于大山、大湖和连绵的赣东北山地丘陵之间,因婺水之源而得名,境内拥有90%以上的植被覆盖率。满目青山绿水,深厚人文积淀,为“中国最美乡村”。
每年三月,正是阳春好时光。当10万亩油菜花陆续开放,婺源的春天瞬间被点染成一片铺天盖地的金黄色。满山遍野怒放的油菜花无边无际,撼人心魄,恰如生生不息的婺源人蓬勃绽放的生命活力。而散落在山谷中的小桥流水,溪水旁的村落民居,在花海起伏的自然美景中,氤氲在浩荡春风或绵绵细雨里,透出几许雅致妩媚和春雨风韵。
伫立婺源,无论行走多远,从哪个角度鸟瞰,婺源乡村徽派建筑都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山清山秀,粉壁黛瓦、飞檐翘角的古村落,隐约闪现,一座座明清古建筑,一块块砖雕、石雕、木雕和一条条青石板路,回响历史静声,讲述着缓缓流淌的尘封岁月,当层层叠叠的金黄色美景遇见特色鲜明的徽派民居,联袂出演,共同幻化出春日婺源美不胜收的精致景象。
春天的婺源热烈而张扬,多情而风流。红色的映山红、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还有一时说不出名字的繁花朵朵,点缀在深浅不一的绿色山林之间,绽放在阡陌纵横的小道上,层林尽染,姹紫嫣红。远山近谷中,尤以无处不在的金色油菜花,令人目眩神迷,赏心悦目,构成了婺源色彩斑斓的春天,拥有最具亮点的衬底和背景。婺源因此被誉为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其中,江岭引以为荣,被评为婺源油菜花开得最美的地方。山谷间,千亩成片的层层梯田幻化出波浪连天的灿烂花海。
近年来,得益于时有闲暇,我陆续行走于祖国的锦绣山河,漫步城市乡村,旅游观光时,追寻诗与远方。在中国乡村版图上,婺源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自然美景,还孕育着乡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里不仅仅是旅游景区,也是人文精神的皈依和栖息之地。婺源自古“重教兴文,儒学传家”,曾孕育出众多青史传名的政、商、学、艺大家。而众多古籍遗存,则成为散落乡间的另一段深沉记忆。千百年来,乡土文化在婺源悄无声息地落地生根,诠释乡村的文明。他们物化在一栋栋徽派建筑上,上演在一场场乡村社火中,寄托于人们的憧憬里,存身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学问的开蒙启端,田园牧歌的乡居生活,薪火传承的家园故土,这些曾经远去的古典时代,至今在婺源的村落田畴之间依稀可见。如傩舞、徽剧、“三雕”、歙砚制作,是婺源赓续传承的四项绝技。而豆腐架、鼓吹、祭祀、灯彩、民歌等民风民俗,乃至宗祠文化、徽派建筑、徽派篆刻、楹联习俗、新安医学等地域文化,无一不体现着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充盈丰沛。
据《婺源县志》记载,民国时,全县有祠堂600多座。如今,有汪口俞氏宗祠,西冲俞氏宗祠、黄村黄氏宗祠、宏村洪氏宗祠、江湾萧江宗祠和詹氏宗祠等巍巍大观。曾几何时,婺源先人凭借“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营商理念,成为叱咤中国经济舞台三百余年的一支徽商劲旅。如今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使婺源声名远播,成为中国县级行政方阵中一张精彩名片,闻名遐迩。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来自古城都市的人们在此收获了亲近山水、放飞心情的机缘。其实,人们行走婺源,就是游走在画卷之间。人们慕名而来,不仅在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轻松惬意,也是因为文化与生态相得益彰的和谐厚重,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感受人间天堂。婺源,是个堪称生活于梦想的地方。
我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循着山村,沿着山溪,向山的深处缓缓前行。翠竹林,石拱桥,天街上,古法油坊……山路蜿蜒伸展,换步景移之际,仿佛徐徐进入一幅山水长卷,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梦幻婺源,烂漫的山水,质朴的民风,别致的农舍,扑面而来,魅惑无穷。优美的自然生态,古建筑群落,在此天人合一。古老的徽文化,在这里活态传承,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成为新时期商业社会中值得回味的美丽乡村。
婺源,一年四季,如诗如梦。走进婺源,领略了春的花海,夏的绚烂,秋的静美,冬的清纯,这行走的童话,梦幻的意境,篁岭晒秋景象最富有特征一一
在婺源
在篁岭高山之巅
哪一家不晒秋
哪一户不晒秋
那是秋的故事
家的味道
远走四方总会萦绕心中
这个秋天
走过夏冬走过春
将无数个日子浓缩成篇
烙成一张大饼
悬置于天地间
晒秋
景象万千
气爽天高
云淡风轻
纯洁了一冬的雪冰
蕴含了春的信息
把如雨的夏汗收干
凝聚成诗
一行行
散发浓郁的芬芳
一丝丝阳光
晒成一缕缕金丝
一盘盘蔬果
晒成一个个希望
一处处晒场
晒成一座座依恋的故乡
袅袅炊烟
伴随晒秋的节奏伸向远方
秋雁在云层间穿梭
山泉在群峰中欢歌
在这秋收的幸福时光
将收获和心情
托付给秋日的阳光
沐浴藏收
人生 好一个秋
婺源 梦里老家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