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自2022年3月,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永修县涂埠镇设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涂埠镇人大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采取“1233”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切实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立法建议的采集点、普法教育的宣传点、代表工作的活动点、民主法治的模范点。
“1项制度”提供服务保障。成立了由镇人大主席为组长,镇人大副主席为副组长,镇人大干部和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并明确各自主要职责和具体任务。建立立法基层联络员制度,选优配强联络员队伍,从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中选派6名服务意识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立法联络员,保障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有序开展。站内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统一上墙,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制度保障。
“2个融合”助推提质增效。深化点站融合。涂埠镇人大将立法联系与代表工作相融合,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制度、有人员、有活动、有台账”的标准,以原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基础,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室设在更靠近基层群众的涂埠镇湖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高标准规范化建设,通过“一个场所、两块牌子”,实现了阵地共建、功能共融、活动共推和资源共享。服务功能融合。将立法联系与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相融合,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有关立法工作安排,围绕立法规划、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求和普法宣传,深入村(社区)、校园、企业等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助力基层治理的作用。通过“立法联系+网格管理”模式,组织人大代表、联系点工作人员和村(社区)网格员一同深入网格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切实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通过“立法联系+民情勤访”模式,利用群众闲暇时段,组织代表和联系点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集中受理群众诉求、调解矛盾纠纷,将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立法需求“原汁原味”反馈。
“3个作用”推进科学立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基层群众对接,收集群众的立法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接,反映群众立法意见建议,让群众参与立法工作变得更加有序。发挥好立法语言转换作用。大部分基层群众对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在发表立法意见建议时,不够专业,导致一些好的立法意见建议无法传递给立法机关。涂埠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收集群众的立法意见后,通过与镇司法所、县法律协会等法律专业人员合作,将其转换成法律语言,再提交给立法机关,提高了立法意见建议的专业性和被采纳的成功率。发挥助推法治建设作用。法治建设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法工作必须让社会公众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从而实现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涂埠镇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渠道,拓宽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围绕高质量立法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立法意见建议,为社会公众直接参与人大立法工作提供平台,有效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
“3项举措”保障立法普法质量。广征立法建议,汇集民意诉求。成立立法联系点以来,涂埠镇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配合完成《九江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草案第三次审议稿)》《九江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九江市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条例》等的立法意见征集工作,共收集群众立法意见建议11条,并及时上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普法宣传不停歇,法治观念入人心。自涂埠镇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以来,联系点紧贴群众法治知识需求,通过日常走访、调处矛盾纠纷、举办宣传讲座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及时了解群众的法律法规盲点及对法律法规在执行和立法方面的需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创新普法形式,让普法有形更“有效”。以普法宣讲和涉法便民服务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宣讲活动和涉法便民咨询服务活动。宣讲对象覆盖了永修县三角乡、九合乡、恒丰企业集团、吴城镇等候鸟保护区核心乡镇的群众,通过讲解候鸟保护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涉法便民咨询服务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群众知晓度,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了辖区居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