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青城市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年轻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团队,他们站在科技前沿,勇做新时代的“科技知青”。由他们攻关创造的多款无人机遥感技术,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中展露身手。而谭翔作为公司牵头人,先后带队参加了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跨国救援以及中俄联合演练等重大任务,深受行内好评。
科创型企业,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2020年7月份,150多名来自全国各无人机技术优势单位的科研人员齐聚共青城市,开展面向鄱阳湖的洪涝灾害组网遥感应用示范;当时正值百年不遇的鄱阳湖最高水位,大范围多处堤防岌岌可危,项目组同时调度异构多源多架飞行器持续开展昼夜监测,取得圆满成功,为省防汛指挥部和国家防总决策指挥提供了科学依据。2020年9月25日首届“大院大所进江西”活动现场,谭翔代表航空版块汇报了无人机组网遥感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未来,一站多机的无人机蜂群组网遥感技术一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谭翔深刻认识到,科研是解决科学问题,商业是验证科研价——这二者之间有一堵无形的高墙,谁来做这个科技的“翻墙人”?谭翔认为,商业也许不是检验科技的唯一标准,但一定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2020年10月16日,谭翔牵头在共青城市注册成立了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带领一群科研工作者和追梦人,勇做新时代的“科技知青”。
公司组建以来,利用“小核心,大网络”的研发布局,集智攻关,研发推广了海量无人机云端管控系统、“低空星座”无人值守系统、特种桥检无人机、通用无人机载发装置等代表性产品;其中,尾座式无人机群载发车成功入选国家“十三五”创新成就展,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公司从组建初的4人发展到目前江西总部和北京研发中心共50余人,并在北京、新疆、云南等地设立了分公司;产值方面从组建初的数百万元至目前数千万元;此外,还获得了测绘、通航、培训等一系列资质和知识产权,并开始启动科创板上市步伐,实现了快速成长。
知识的高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视野。谭翔心里时时在思考“应用-创新-再应用”,如何像滚雪球一样一点点做大做强。在他看来,实用即是价值,有价值就可以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当年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常规的无人机组装、规划航线、放飞、遂行侦测任务,一般需要好几个小时,数据获取后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导致出现无法破解的“瓶颈”:一边是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在快速流逝,一边是载荷和处理软件高度依赖进口,运行缓慢。开展产业化实践后,谭翔自筹资金,坚决带领团队启动了“低空天眼”实时快拼系统的研发,从软硬件源头上解决了技术“卡脖子”问题,圆满实现了视频实时回传的同时,带有精确坐标的图像成果实时输出,做到可观测、可量测、可识别、可推演,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带领国内有代表性的产学研用无人机单位,在IEEE国际标准组织率先设立并正式发布了1936.1 UAV Applications无人机应用国际标准,中国人牵头第一次系统性提出了无人机应用的框架体系;牵头和参与发布了《无人机综合验证场一般认定方法》和《无人机遥感元数据编目》等重要标准;参与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北斗通航重点实验室等。(本报记者 包四华)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