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晨的阳光照在鄱阳湖上,惊醒了沉睡的鸟儿。水面上,满是觅食和梳理羽毛的野鸭和鹬鸟;草洲上,小天鹅抬头看看四周又把脑袋盘进翅膀里,继续半梦半醒;成群的鸬鹚飞过头顶,发出呼呼的声响,远处传来阵阵鹤鸣……
受罕见干旱少雨天气影响,鄱阳湖今年接连刷新最早进入枯水期、低枯水期、极枯水期纪录,11月17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下跌至6.46米,再次刷新鄱阳湖最低水位纪录。
持续的旱情,影响着鄱阳湖沉水植物和鱼虾螺蚌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育。来鄱阳湖越冬的几十万羽候鸟将面临栖息与觅食环境的巨大改变。
为此,本报记者从9月份开始多次深入湖区,持续观察和拍摄鄱阳湖候鸟的栖息状况。
位于鄱阳湖畔的余干县大明湖湿地及周边的田野,是候鸟传统的补食场所。11月初,记者就在此地遇见了白鹤、白枕鹤和东方白鹳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比往年提前了近1个月。在大明湖旁的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的稻田里,挤满了各类大雁和鹤群。近几年来,这里的人们秋收时都会留下几百亩的稻田不收割,这些稻谷吸引了大批白鹤、白枕鹤等在此栖息取食,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鸟。
11月26日,在南昌新建区联圩镇联庄村路边的一片藕塘里,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忙着觅食。据悉,今年赣州和吉安等地首次出现白琵鹭觅食的身影。
看着在干涸的湿地上努力啄食河蚌的灰鹤,看着在龟裂的泥逢中寻觅食物的小白额雁,记者不禁感叹生命是如此顽强!
想起湖区的人们为降低旱情对候鸟越冬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候鸟觅食栖息空间所采取的为鸟留水、为鸟留食、为鸟清杂等举措,记者内心又感到无比欣慰。
近期,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止跌回涨,11月28日19时,鄱阳湖星子站上涨至7.01米,越冬候鸟的栖息环境将得以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越过冬天,不仅是候鸟的四季轮回,也是我们追寻更加优良生态环境的主动选择。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涂序理 徐 铮 摄影报道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