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11月12日,华东师大历史系举办首届“诚之·中学历史教学高端论坛”——“双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九江一中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明学应邀参加,并在分组论坛“高中教材的必修、选必和选修”上作了题为“统编历史必修教材的‘四新’及其‘变’与‘不变’的应对”的发言。该分论坛由华东师大历史系副主任黄爱梅副教授主持。
周明学老师首先概括了新教材的四个变化,即“四新”——体例上,回归到传统的通史体例;史观上,突出了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内容上,一是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史料容量大,二是增加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要求;地位上,相当于由教学的“子书”上升为教学的“经书”。随后,他提出应对统编教材的“变”,中学教师也要把握“变”与“不变”的两个维度。其中,“变”的部分,他认为有二,一是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二是要由“用教材教为主”回归到“教教材为主”,并阐释了其中的缘由。而“不变”的部分,他提出有三,一是将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知识体系的备课方向不能变,二是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不能变,三是阅读、写作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不能变。在构建教学知识体系时,他认为还要适当地引入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把史学成果的学术价值变为中学课堂的教学价值——仅是活跃学生的思维,新观点本身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在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方面,他提出了有味、有趣、有效的“三有”标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方面,他推荐了教育名家朱永新的“三专”观点——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最后,他发表两点感言,一是对本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变”,要用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来观照,二是任何新理念、新概念都必须本土化、本学科化、本地化,要让历史教学接地气。
据悉,参加本次论坛的线上人数近2万人。周明学老师的发言得到了广泛好评,有老师说周老师“今天发言有独到见解,有个性特点,有情怀担当,用听得懂的话语表达了深邃的想法。”(九江一中供图)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