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郝能建报道:深秋时节,云淡风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永丰村党群服务中心显得格外“亮眼”。这里便是九江三中驻村工作队一年来工作在村、吃住在村的见证地。
摸清村情
永丰村位于德安县聂桥镇南部,群山环绕,博阳河支流横贯东西,磨乌线穿境而过,面积约12平方千米,20个自然村分布在狭长的山谷地带。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357户,1258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46户,脱贫人口113人。
这个昔日闭塞的山村,2019年随着磨乌专线的建成通车,如今交通便捷。经过脱贫攻坚战和新农村建设,永丰村已全面脱贫,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也有所提升。但是,产业发展依然落后,集体经济还很薄弱,村情也较为复杂。
肩负振兴的使命,工作队进驻永丰村后,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适应新环境,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与脱贫攻坚时期的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工作交接;同镇干部、村“两委”成员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熟悉村落分布,走访脱贫户,了解村情民意;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建设,谋划产业发展,切实为民办实事;持续学习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加强防返贫监测,实施精准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党建引领
新组建的驻村工作队面对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全新的挑战,依靠组织,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在村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工作队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主线,深入学习党建理论,重视“三会一课”等常规制度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青年党员,并积极推动校、村共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丰富的组织生活,焕发了村党支部的活力,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村民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发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谋划好产业发展才能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能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发展才能持续。工作队驻村伊始便深入调研产业现状,对村集体茶园、茶厂、养殖场的资产性质、现有规模、生产加工能力、经营模式、收益状况、分配机制等进行全面研判,协调镇、村和九江三中共商产业发展,经过反复酝酿,确立了依托九江三中生源及教学资源优势,结合永丰村“一村一品”茶业基础,建设研学基地带动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经过一年的谋划与建设,永丰村红色农旅综合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市级研学基地也申报成功。一个茶业发展和茶文化研学相结合,特色种植与采摘体验相结合的产业融合发展架构基本形成,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防止返贫
勤走访,多交流,摸清底数是防返贫监测“三线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是精准施策的基础性工作。工作队坚持日常性的入户走访,了解关心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对村民医疗费用较高的情况上门排查,根据摸排的情况,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进行评估、上报,并运用好政策帮扶,坚决防止返贫,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为完善、保存好帮扶材料,工作队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全村46户脱贫户一户一档材料和汇总文件进行整理归档并按时移交。这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用心用情
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是驻村工作队的职责和情怀。
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位监测户家的学龄男童,2014年生,是位全面性发育落后多重一级残疾人(其母亲也是一位智力残疾人),本该上特校,受家庭条件所限,这位汤同学在普通小学就读。学校反映,老师无法对其进行管教,给正常的班级教学造成严重困扰。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联系、协调、寻求政策支持,今年6月汤同学转入九江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送汤同学去特校的那天,爷爷奶奶眼眶湿润,一脸的不舍。一个智力远低于同龄人的严重残疾人,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家人陪伴,要到外地上学,怎不叫人牵挂。
9月中旬的一天,汤同学的奶奶特意来到村部,给我们看一段特校老师发给他的视频,这是一段汤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洗脸和穿衣全过程的视频。奶奶哽咽着说:“真没想到,在特校一个月就能学会自己洗脸、穿衣服,在家里就是教不会,太谢谢你们啦!”看着欣喜而泣的奶奶,我们甚感宽慰,汤同学的改变,让家人看到了希望,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木叶动秋声,秋去秋又回。驻村帮扶一年来,永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正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永丰村这颗镶嵌在磨乌线上的明珠必将更加璀璨。(九江三中 供图)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