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烟波浩渺,水域辽阔。要在水体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的鄱阳湖中寻找仅1毫米大小的透明鱼卵,这是一项怎样艰巨的工程?
近日,九江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申报的科研项目——“鄱阳湖刀鲚重要栖息地识别与保护应用”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领衔的专家组给出了91.8分的高分,认为该成果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最大的突破是识别了鄱阳湖刀鲚产卵场,发现鄱阳湖刀鲚资源正在快速恢复,表明全面禁捕和刀鲚栖息地保护政策已显成效。
该项目中研究的刀鲚,学名长颌鲚,是长江中的旗舰物种,因身形细长,俗称刀鱼。刀鱼一直有着“长江三鲜”之首的美誉,但是,进入本世纪,刀鱼分布范围急剧萎缩,其价格逐年攀升,曾创下单条5.9万元的天价。
5月31日,项目组成员对捕捞回来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江西日报记者田野摄
5月31日,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对生活在鄱阳湖中的刀鱼进行调查。江西日报记者田野摄
从“济济一堂”到“一脉单传”
刀鱼生个娃真难
苏轼诗云:“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刀鱼被誉为“长江第一鲜”,自古以来,刀鱼被很多“吃货”惦记。明朝李渔说:“食鲥报鲟鳇有厌时,鲚(刀鱼)则愈甘,至果腹而不释手。”清代《调鼎集》也称刀鱼为“春馔中高品”。
刀鱼曾经是餐桌上的家常菜。据统计,1973年长江刀鱼总捕捞量高达4000多吨。但是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江湖阻隔、过度捕捞、生境退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长江刀鱼分布范围大幅萎缩,捕捞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年均产量为800多吨,2003年跌到了不足30吨。“芦苇齐腰高,刀鱼用担挑”这句古老的渔谚,已经成为记忆。
刀鱼是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亲鱼自海区分批进入河口沿长江上溯至平缓的河流或者湖泊产卵,幼鱼育肥至秋后或翌年入海。“刀鱼要经历长距离洄游,所以刀鱼是否能够到达预定位置并成功产卵,可以反映江海之间的连通性,更是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反应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民说。遗憾的是,除了产量急剧下降之外,刀鱼的保育场也因为各种开发受到大幅破坏,导致刀鱼早期个体大量损失,资源量得不到有效补充。
从3000平方公里到1毫米
大海捞针寻找刀鱼产房
为了保护长江刀鱼,2002年2月起,我国对长江刀鱼实行专项管理;2003年,长江开始实施禁渔期制度,并在2015年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依然没有扭转刀鱼资源持续衰退的局面。2018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率先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018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调整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的通告》,从2019年2月1日开始全面禁捕长江刀鱼。2018年,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对生活在鄱阳湖中的刀鱼开始了系统全面的调查,为开展刀鱼自然种群的针对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该课题主持人九江市农业科学院高级水产师高小平告诉记者,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也是历史上刀鱼重要的产卵场,鄱阳湖刀鱼的栖息、繁殖对整个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发挥着重要补充作用。采集到鱼卵,是找到刀鱼产卵场的直接证据。刀鱼的鱼卵颜色近透明,且仅大小1毫米左右,而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丰水期超过3000平方公里,寻找这样一粒透明鱼卵,无异于大海捞针。
2019年开始,项目组申请特许捕捞后,沿鄱阳湖湖口县、九江市濂溪区、庐山市、都昌县、永修县、余干县及重要支流赣江、修河、信江、饶河等鄱阳湖全水域网格状设置了136个采样点,开展针对性调查工作。以刀鱼繁殖高峰期为重点,通过主动捕捞,解剖观察样本性腺,了解鄱阳湖刀鱼的分布情况,分析刀鱼种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推测其可能存在的产卵场位置,同时进行水质和地形环境调查。“项目组成员一年有200多天都在船上,在各个水域进行调查,风雨无阻。”九江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师许群告诉记者,捕捞回来的样本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测量、登记、解剖、分析、比对。4年来,项目组收集了数以万计的数据。
通过逐渐缩小范围,确定重点区域,2021年,项目组在各处水域采集仔鱼1.84万尾、卵131粒,依据形态鉴定疑似刀鱼仔鱼约1900尾、卵56粒。通过随机选取9粒卵进行分子鉴定,确认为刀鱼鱼卵。
历时4年,长江刀鱼在鄱阳湖的产房位置终于确定了。
从毫无头绪到有的放矢
种群恢复指日可待
今年4月,“鄱阳湖刀鲚重要栖息地识别与保护应用”项目提交了初步成果。该研究结合多种分析方法,采取现代科技,共识别出5处产卵场、8处索饵场,掌握了刀鲚的洄游通道和规律。这是近40年来首次对鄱阳湖刀鲚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同时体现出长江“十年禁渔”带来的鱼类资源快速恢复所取得的成效。与2018年相比,2020-2021年刀鲚平均单船捕捞量增幅最高达到916%。
4月21日,项目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曹文宣院士在项目综合评分与评价结论中指出,该成果的应用将提升刀鲚资源保护工作的技术水平,对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高小平告诉记者,依托研究成果提出的长效保护方法,可以有效保障鄱阳湖刀鲚繁殖群体的生殖、繁衍和育幼活动,对长江流域刀鲚资源会起到巨大的补充作用。
我们相信,刀鱼有了鄱阳湖这个安宁温暖的家,长江流域刀鲚资源量有望恢复。我们也期待,宋代陆游笔下“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的场景,早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蕴蓉 江西日报记者 张雪 田野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