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宁县充分发挥科技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运用,探索打造智能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台,迈出乡村环境数字化治理新步伐,展现“事常管、景常美、民常乐”的农村新面貌,以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该县获评2019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被誉为全省“最干净县”,连续两年以全省第一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在全省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考核和九江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中均位列第一。
构建智能化管护平台
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分类定标、智慧监管”的原则,投入2000余万元搭建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给乡村装上“最强大脑”。
一是平台统管。以“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个端”运行模式,将全县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区域统一纳入一个立体空间,构建“乡村大脑”。设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长效管护”等板块,综合考虑村庄类型、山林面积、公路里程、河流长度等“多员合一”管护工作量,以“一图全面感知”方式,运用“5G+管理”技术,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统一指挥、物联告警分析和预警研判、长效管护综合管理服务。
二是远程监控。在全县178个行政村和309个重点自然村以及乡村主要交通路口、人流量大的密集场所、垃圾中转箱和生活污水检测站配备565个探头,实时联网接入指挥大厅调度中心。利用5G+VR技术,对各地村容村貌、142个污水处理站(厂)运行情况和境内环境状况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方位监控。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要求,在罗坪镇试点建立智能垃圾监测及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广至全县一类村庄并配备226套智能垃圾箱,各乡镇27辆垃圾收集车辆根据垃圾箱满溢情况的预警信息实时处理,车辆活动轨迹自动录入平台。
三是终端调度。与“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处理端口”无缝对接,设立县级管理员,对群众通过手机APP在“码上通”平台发送的村庄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相关问题实时语音、上传的现场图片,及时反馈至平台进行可视化管理和调度。平台试行“省市县乡村”五级响应自动升级,村级未及时处理的,24小时后自动跳至乡级,3天后跳至县级,5天后跳至市级,7天后省级督办。
探索智能化监管方式
依托管护平台的智能化优势,全方位、全时段、立体化对“五定包干”落实情况进行监管,效率极大提高、覆盖面扩大,为管护人员精简和村庄分类管护提供可能。
一是多员合一专职管。将分散在各行业部门管理的季节性、收入低的护林员、养路员、保洁员、河流巡查员、网格管理员等队伍,归并至专职部门管理,打造集中的、全季性的、收入相对提高的“多员合一”专业管护队伍,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专岗合治”。全县生态管护队伍力量由整合前的2219人精减到779人。通过集中培训、分片指导和网格监督方式,对生态管护员实行GPS定位管理,利用NB卡牌技术将工作信息数据及时上报汇总调度平台,全面提高生态管护员的水平和能力,保障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更有效的监管和运行。
二是因村施策分类管。将全县1942个自然村庄划为“一、二、三类”三个管护类别,以电子设备的全天候监控、管护人员的流动式监控、群众的随机性监控,推动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对于垃圾乱堆乱放、野外用火等违法违规行为,启动无人机空中巡查、远程喊话告警,实现“全周期、闭环式”管理。
三是智能考核精准管。将农村生态管护制度建设纳入全县“三农”工作考评,依托5G+长效管护平台实行平时考核、季度评比和年终考评,破解以往考核结果不精准的问题。其中,年终考评前四名的乡镇分别给予20万、16万、12万、8万奖励。季度排名后三位且得分低于85分的村,分别扣除当年相应管护经费。建立绩效考核和管护员动态调整机制,管护员年工资提高到2万元,每年安排资金节约12%。
共享智能化改革成果
将5G+长效管护作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凝聚各方力量,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是政府积极引导强基础。成立县乡两级农村生态环境管护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改革,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元素,不断完善“投诉、整改、反馈、监督”机制,实现秀美乡村“从建成到建好、从管住到管好、从干起来到干得好”的转变,涌现出长水、东山、北湾等一批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示范,广大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群众自发参与强干劲。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推行“五好家庭”“清洁家庭”创评自治机制,建立“公德银行+公德超市”20家,将农户自觉管护“门前三包”环境卫生的行为以积分制登记入册,实行积分兑换物资。村民把环境管护当作自己的事,主动在平台申报实施“厕所革命”、生态安葬等事项,扫描“二维码”举报不文明行为,从过去的“看政府干”转变为“政府、群众一起干”,将农村“一时美”变成“长久美”,乡风文明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社会合力推进强产业。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最美农家乐”“星级民宿”等市场主体创评,用典型力量带动广大农民合力共建美丽新乡村。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大竞赛”活动,一年一评比,“能人兴产业,百姓创家业”蔚然成风,越来越多懂产业、懂市场的乡亲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环境美、产业美”美美与共。今年节假日期间,5G平台系统监控下的长水村游人如织、点“绿”成金,“智慧农旅”项目越来越多,实现全域旅游集团化运营,正在探索成立“生态产品储蓄银行”,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江西改革动态》2020年第57期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