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九江市濂溪区充分发挥沿江、临湖、环山的区位优势,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多措并举,破解难题,书写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濂溪答卷,经过三年努力,濂溪区农村人居环境发生蝶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建设大覆盖,美了乡村、乐了村民
姑塘镇姑塘社区毗邻鄱阳湖,姑塘海关遗址近在咫尺,一直以来,这里商贾云集,人口流动大。7月27日,记者来到了姑塘社区,看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每户门前均实行“三包”,就连晾晒衣服的衣架都统一安装在各家门前。家住姑塘社区75栋的居民姜明才说起这些变化喜笑颜开:“我们虽然住在社区,但其实大多数是渔民,前几年这里真是脏乱差,街上污水横流,四处乱搭乱建,蚊蝇乱飞,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这两年社区大变样。环境变美了,我们住得更舒心了。”说起身边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濂溪区区长容长贵如数家珍:全区已建成省级新农村点461个、市级新农村点41个,受益群众达11.1746万人;打造了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2公里的沿鄱阳湖生态景观展示廊道;创建了新港镇杨家场村和威家镇积余村傅家山村小组等10个美丽示范村庄和2个美丽示范乡镇。
环境大提升,拆了旧房、清了小溪
“积余村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画卷。”每个人走进濂溪区威家镇积余村,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积余村党支部书记傅典美担任了20多年村干部,他亲眼见证了积余村的点滴变化:“2002年,进村的道路全是烂泥巴。”近三年悄然发生变化,2018年,濂溪区启动积余村秀美乡村示范点建设,由区政府投资2442万元重点打造,拆除猪圈等破旧房屋70多栋,拆除各类违建3000多平方米。在积余村傅家山村小组,记者看到,所有房屋青砖黛瓦,沥青路面干净平整,过去污水流淌的溪流现在清澈见底,还建了一座日均处理污水50吨的污水处理站。67岁的村民傅木山喜滋滋地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过去的破旧小村,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人过来游玩,我们现在搞农家乐呢!”
积余村的变化是濂溪区农村环境大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全力推进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按照村庄人口聚集度、污水生产量等差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微动力等污水处理技术,启动建设27座村级污水处理站。按照“卫生、经济、环保、适用”原则,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改厕模式,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改造1.7963万座、无害化卫生公厕11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完成率达100%。
面貌大变样,办了产业、富了百姓
乡村美带动产业兴。濂溪区坚持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移风易俗等结合起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落。一个个秀美的田园综合体成了带动村民在家门口脱贫增收的基地。高垅乡罗家山村小组,在2019年办起了农旅结合的旅游产业,依托罗家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成了百亩蔬菜、瓜果采摘园,还有50亩茶园、10亩鱼塘及花卉园,每到周末,不少市民和驴友结伴到这里采摘蔬菜、吃农家饭,体验田园生活。
罗家山旅游公司负责人曹成说:“目前正在进一步巩固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庄颜值,争取能吸引更多游客,我们要让游客来一次就忘不了,真正做到办了产业,富了百姓。”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