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需要大家全力以赴
更需要各级党员带好头
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党员
疫情当前,更应如此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敢于向前、乐于向前、善于向前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
系挂于心头
这不仅是一种使命
也是一份荣誉
看!他们来了——
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了?我要爸爸。”家中最小的孩子半夜醒来,追问着找爸爸。
这位爸爸,疫情期间没活干,照理说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家才对,更何况三更半夜的。
说的就是黎勇,庐山西海巾口乡棠厦村地四岭自然村村民,1972年出生,平时做泥水工,却与一般小富即安的手艺人有点不太一样。此前,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黎勇(右二)在地四岭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夜班
为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棠厦村地四岭自然村由于与官莲乡交界,又位于巾口至南义之间,车辆来往密集,必须设立疫情防控监测点。了解到乡村干部人手紧缺,设卡第一天,黎勇就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值夜班,连续熬了两个通宵,眼睛熬红了不肯“下火线”。
△永武高速巾口收费站出口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干部为滞留路口等待亲友迎接的旅客送上方便食品
在黎勇的示范带动下,更多“爸爸”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他们当中,既有党员,也有群众。
党员樊余生、张吉海来到棠厦村平头山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守,有理发手艺的张吉海师傅,还义务为村民理发。西下村、三山村以及集镇的群众也找到乡政府,不愿意透露姓名地捐款捐物支援一线,同时还希望加入志愿者队伍,站岗放哨,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这次也让我表示一点心意
西下村八组贫困户叶元斌有“老浙人”一贯的勤快,身患长期慢性病,还是天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养猪喂鸡种菜一样不落。平常早早地和妻子一起到集镇上卖菜以贴补家用,在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下顺利脱了贫。
凌晨三点,叶元斌在菜地里挑选了一批最肥嫩的蔬菜,洗净了沙土,骑上小三轮就出了门,来到集镇,恰好交到了值守一夜而略显疲惫的卫生院医生张文彬手上。时隔几天,叶元斌又将新长出的菜苔送到了乡里,经由乡政府食堂制成可口的菜肴,送到了各位奋战在一线的干部手中。
△叶元斌将新鲜蔬菜送到卫生院门诊大厅
△叶元斌自家种的蔬菜被制成美味可口的菜肴,随即由后勤人员送往各疫情防控监测点,慰劳辛苦了一天的一线干部
“平时多亏你们照顾,这是自家菜地里的,不值几个钱,你们辛苦了——总是得到政府的帮助,这次也让我表示一点心意。”叶元斌笑着说。
好了,有电视看了!
干了一辈子基层工作的黄冠艳,今年57岁。几乎到了退休的年纪,春节后却第一时间返岗,加入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从事十多年基层文化工作,也为村民群众安装有线电视,白天负重、爬高、剪线、修理、调试,一系列动作流畅娴熟,晚上被安排在高速公路口值班后,他手持非接触式体温计,详细登记着往来车辆信息和人员体温,夜灯照亮着他略显单薄的背影。
△山雨欲来,黄冠艳在为村民抢修有线电视线路
村组防控也非常重要,他主动支援三山村,跟进湖北返乡的8个家庭重点人员,每日测量体温、指导他们做好居家隔离,宽慰他们保持良好心态,并戴着红袖章走村串户上门宣传,发放宣传单500余份。
1月28日,大年初四。晚上八点,上畈七组村民来了个电话,黄冠艳骑着车就直奔村里。一番修理之后,他打开电视做最后一次调试。
“好了,有电视看了”,村民高兴地说道。虽是疫情期间,但他接到村民电话,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总是第一时间上门提供维修服务,用专业技术和热心服务赢得了一致好评。
这个伢崽……很接地气
武汉是他的第二故乡——东湖的烟雨,珞珈山的樱花,还有酣畅淋漓的热干面……他说武汉有讲不完的好。
他就是戴云,一名年轻的党员,也是一名扎根基层的武大校友。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响应国家号召,2019年回到家乡九江,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担任巾口乡上畈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他给村民讲解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分享先进经验,探索致富路子,也与村党支部书记谈怀民一起走村串户拉家常、搞调研。
△戴云在上畈村走访村民群众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戴云主动给谈书记打电话,申请春节期间参与疫情防控值班,之后就是持续12天的坚守。回到村里的他,摸排监测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巡查管控到边到角,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既丰富又通俗。
奋战在村组疫情防控一线,村民对他印象不错:“脾气好,轻言细语的,这个伢崽学历高,能力强,关键是很接地气”。
别人不敢去的,我来!
担任巾口卫生院院长的黎东,怎么也没想到,现实把他推向了一线甚至火线。
1月16日,把三岁的儿子送回家后,他以医院为家,迄今为止已经坚守了整整27天。
△综合支部党员、卫生院院长黎东在村里服务患者
黎东始终认为,作为院长要身先士卒,除夕夜、大年初一,他让同事回家团圆,自己连续值守了48小时。疫情期间排班,已经值了12个夜班,实在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
“别人不敢去的,我来”。对于摸排出来的81名自湖北返乡特别是从武汉返乡的巾口村民群众,黎东亲自上门测量体温,告知注意事项,并在卫生院设立了发热分诊台,以专业、热心奋战在抗“疫”一线。
村级“代购”揽活忙
“灌煤气咯,灌煤气咯!”
你没听错,巾口集镇北栎安置小区内,一个声音宏亮而悠长。村民群众迟疑地探出头来,九江市公安局庐山西海分局派驻北栎村扶贫第一书记张陈正在小区里“揽活”。与他同行的,还有北栎村党支部书记项孝汉。
“禁足”半个多月以来,居住在集镇安置区的父老乡亲普遍反映,煤气用完了,柴又不能烧,只能用电饭煲煮饭煮菜煮面条。想领个通行证,回家又要被隔离观察14天,真是左右为难。
△第一书记张陈(左一)在服务北栎村民
两位书记一合计,不如代灌煤气,替大家解决这个难题。说干就干,他们在微信群发布“代购”消息,顿时欢呼点赞不绝。项书记叫来两辆皮卡车,在安置区和村里都转了一遍,不到一个小时,村民群众纷纷把空罐搬到路口,好家伙,足足50多个。
第一书记张陈在车下递,考虑到有些老人并不会用微信,村支书项孝汉还在小区扯起嗓门喊,再派两一个人在车上接,三下五除二把空罐都放上了车。他们飞快地开往液化气站,不到一个小时就满载而归,替父老乡亲们解决了“燃料之急”。
△发动村民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服务费一罐收多少钱?”村民老余打趣道。
△离开巾口到官莲集镇灌煤气,返程后必须接受14天的体温监测,不少村民觉得这样太麻烦,有一餐没一餐地凑合着过,西下村老党员王忠和不畏繁琐,主动站出来为大家服务
△隔离不隔爱,断路不断情。上畈村党员先锋队在盘点购物清单,将食用油、大米、面条、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送达村民群众家门口
“收什么钱?都是党员该干的事!”两位书记一边卸罐,一边爽朗地笑道。
这不,管建江也来揽活了,没米没油的找他,准没错!
△村民微信群里乐开了花
非常时期,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村民群众,都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表现出了敬业、团结、奉献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党员,村村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处处闪耀着他们的光芒!舍小家、为大家,一如既往地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凝聚了人心、战胜了困难、赢得了肯定!正是拥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我们才有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向党员致敬!向干部致敬!向关心和支持全乡疫情防控工作的村民群众致敬!
大江网九江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中国江西网九江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0792-8275110
|